8月20日是“世界蚊子日”。世界衛生組織設立這個衛生日,不是為了紀念蚊子,而是提醒人們注意蚊子是傳播疾病,特別是瘧疾的重要媒介之一。遠離蚊子叮咬是防范蚊媒傳染病最直接、最有效的辦法。
瘧疾、登革熱、黃熱病、寨卡病毒病、流行性乙型腦炎……這些疾病的罪魁禍首就是蚊子。據統計,蚊子每年可以導致83萬人死亡,其中約有43萬人死于瘧疾,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動物。
你了解蚊子的特性嗎
蚊子有四個生長階段,即卵、幼蟲、蛹和成蟲。蚊子的前三個階段都生長在水中,但不同種類蚊子的生長階段和生長環境也會存在差異。比如傳播瘧疾的按蚊更喜流動的水環境,如水塘、稻田等。成蟲則離開水環境,尋覓適宜飛行的場所,比如門縫、墻縫、床底下等房間中陰暗的角落。
蚊子的生長和活躍時間與溫度密切相關。有研究數據表明,適宜蚊子生存的溫度在22~32攝氏度。低于這個溫度,蚊子不大活動;高于這個溫度,蚊子容易死亡。
就一年的氣溫變化而言,一般來說,4月氣溫開始升高,蚊子隨著溫度的上升開始繁殖和活躍;8—9月多為高溫天氣,蚊子數量開始出現下降;等到10月中下旬,溫度降至10攝氏度以下,蚊子逐漸停止繁殖,成蟲開始大量死亡。當然,也會有極少數越冬蚊存在。
就一天而言,蚊子更喜歡在夜晚活動,這就是為什么人們更容易在晚上遭到叮咬。
根據今年全國各地蚊子監測點數據,高溫地區蚊子的數量確實有所下降。今年夏天,全國多地氣溫高達40攝氏度以上,這個溫度不利于成蟲存活。持續高溫天氣,伴隨著雨水減少,蚊子的卵、幼蟲、蛹缺少適宜的生存環境,導致幼蟲的密度降低,成蟲的密度也隨之降低。
等到了秋天,氣溫開始逐漸下降,雨水增多,有著利于蚊子繁殖和生長的環境,加之蚊子的繁殖能力比較強,因此蚊子數量在夏末秋初會出現另一個增長高峰。
蚊子偏愛哪些人
蚊子具有一定的趨食性,一般來說對其周圍50米以內的人體比較敏感。蚊子主要通過人體散發的溫度、氣息來“尋覓”叮咬對象。
易成為蚊子叮咬對象的人包括:
★體溫較高者,如運動后、酒后呼出較多二氧化碳的人,新陳代謝較快的孕婦。
★汗液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、乳酸,蚊子對此非常敏感,因此出汗多的人容易被蚊子叮咬。
★穿深顏色衣服的人,因為蚊子對深色比較敏感。
★使用特殊化妝品的人,如所用化妝品中含有脂肪酸等。
如何安全防蚊驅蚊
從個人和家庭的防蚊驅蚊角度來說,建議大家合理使用防蚊帳、蚊香液、滅蚊拍、驅蚊劑等防蚊驅蚊產品,可以挑選芳香型的植物油類驅蚊劑;在運動出汗后,及時使用偏堿性香皂清潔皮膚,祛除身上的氣味;在戶外出行時,盡量穿著淺色長褲、長袖和襪子等衣物,避免皮膚直接裸露在外,同時可以選擇適宜的防蚊手環、驅蚊噴霧等產品,做好防護工作。從根本上來說,要從定期打掃房間、保持屋內干凈、養成衛生習慣方面入手,徹底清除蚊子孳生地。
相關文章推薦
-
關于寧夏回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22年自主公開招... 2022-07-02
-
組織人事科 2020-09-11
-
個人防護用品 2018-10-16
-
環境衛生與消毒殺蟲科 2020-09-11